在績效導向橫行的職場生態中,「肯定團隊」往往被視為不必要的情緒裝飾——主管忙於追數字、同事陷於自保沉默,只有「錯誤要被指出」的文化,卻缺乏「努力要被看見」的語言。在這樣的環境裡,員工逐漸學會壓抑情緒、不期待回饋,也不再主動說出欣賞或感謝。於是,原本能夠激發動力、凝聚信任的正向語言,反而成為最稀有的組織資源。
快速重點摘要
Toggle根據心理學者 Amy Edmondson 闡述「心理安全感」的理論,當員工在團隊中感受到表達真實意見不會受到羞辱或懲罰時,他們才更可能參與討論、承擔風險並勇於創新。肯定語言正是這份安全感的啟動器之一。它不只是對人好,而是對事情有幫助。當讚賞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團隊的「沉默成本」才有機會被真正揭露與解除。
當肯定成為驅動力:從情緒到行為的心理轉換
你可能以為,肯定只是「讓人開心」的語言,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道激活開關,觸發員工內在動力的心理程序。心理學家 Barbara Fredrickson 提出的「擴展與建構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指出,正向情緒不僅能拓寬個體的認知與行為反應,更能逐步累積心理資源,如自信、關係與彈性。當員工因被肯定而感受到積極情緒時,他們不只是短暫愉悅,而是更有可能自發行動、提出創新點子,甚至在壓力中仍能保持投入。
哈佛商學院教授 Teresa Amabile 亦指出,激發創造力與持續投入的關鍵,不是來自外在獎賞,而是內在動機。而這份動機的起點,往往來自「我被理解」與「我有價值」的感受。肯定語言,若能具體、即時且真誠,便能喚醒這份價值感。它不僅是職場的潤滑劑,更是推進員工進步與自我效能的燃料。

大腦如何回應「被看見」的語言?
當我們被肯定時,內在的喜悅感並非只是情緒表現,而是大腦實實在在的生理反應。《The Upward Spiral》作者、神經科學家 Alex Korb 指出,表達與接收感恩會激活大腦中的下視丘與伏隔核,兩者皆與多巴胺釋放密切相關。多巴胺不僅提升幸福感,也增強行為的重複性——換句話說,「被肯定」這個經驗會讓人更願意持續表現、重複投入、甚至主動協助他人。
這樣的神經機制解釋了,為何一句真誠的肯定能產生超過預期的組織效應。它不是短效的情緒糖果,而是一種強化行為的生理正回饋。肯定讓人覺得自己是重要的、被看見的,也因此更願意再一次投入重要行動。從神經傳導的角度看,「有效肯定」其實是一種策略性激勵工具——它不是讓人軟弱的語言,而是點燃動能的開關。

肯定,不只是禮貌:它是一種文化設計
多數企業在講到文化時,習慣聚焦在價值觀口號與制度設計,卻忽略了文化真正的載體,其實是「人與人之間怎麼說話」。若肯定語言只能出現在績效會議或年終表揚上,那它永遠只是儀式,不會成為習慣。事實上,肯定若能被制度化地流動在日常互動中,它便可能從一種個人行為升級為一種集體默契。
心理學家 Amy Edmondson 在研究高效能團隊時指出:「真正安全的團隊,成員之間可以彼此承認貢獻與不足,而不是只向上報喜不報憂。」這種安全感的建立,仰賴頻繁而真實的正向互動。當「互相欣賞」成為常態,員工不僅更願意協作,更能在面對挑戰時彼此承接、共同調適。肯定的語言,說穿了,就是文化中最不昂貴、卻最具轉化力的資產。

管理者如何設計一個「感謝可以流動」的系統?
要讓「感謝」不只停留在心裡,而是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關鍵在於:它能否被看見、被記錄、被鼓勵。這並不意味著要制定繁瑣的表揚流程或是發放浮誇獎品,而是讓「肯定語言」變成日常管理的一環。最有效的做法,往往是從小而具體的實踐開始——例如設置「彼此欣賞」的內部留言板、會議結束前的感謝回饋輪、或主管每日三分鐘的感謝點名。
企業可以參考 Amabile 的「進展原則」:即使是微小進展,只要被即時認可,也能顯著提升員工動機。這樣的正向迴圈,能讓員工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被看見的一份子,進而主動貢獻、支持他人,讓組織形成真正的「情緒資本」。讓感謝流動起來的,不是制度的重量,而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輕盈設計。
重新理解「肯定」:它是一種職場心理資產
在每個快速決策與績效壓力堆疊的當下,「有效肯定」往往不是優先選項。但當我們靜下來回顧一個組織的凝聚力與韌性來源,會發現那些真正能撐住團隊的,從來不是制度,而是彼此之間「願意說出口的信任感」。肯定,不是額外的;它是維持人與人連結、推進合作與創造的核心資產。
這樣的資產,不只是語言訓練或情商技巧,而是建構於對人性深刻理解的溝通選擇。對於展現人際偏好的人來說,一句被看見的回饋,可能就是重新燃起動力的火種;對結構或分析偏好者而言,有邏輯、有依據的肯定語言,則是建立信任與共識的關鍵。善用 Emergenetics 思維模型,便能針對不同偏好設計出更具效能的回饋語言,讓肯定不流於表面,而能真正轉化為心理安全感與團隊動能。
所以,當你問:「我能如何讓團隊更好?」也許答案,不是再一個目標KPI,而是從一句肯定開始,讓團隊成員知道——他們的努力,不只是被看見,更被在乎。
延伸閱讀─如何說出對不同員工都有效的激勵方式?善用Emergenetics讓你的表揚說動人心
延伸閱讀─團隊管理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帶領團隊挺過VUCA時代的白金管理心法
延伸閱讀─如何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做好教育訓練,轉化績效永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