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一直以來都是優良企業的重要元素,就如我們需要空氣,而魚需要水一般,EQ是立足於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早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高爾曼 (Daniel Goleman)提出EQ五大元素;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與約翰·梅爾(John D. Mayer)定義這個名詞之前,EQ便已經在企業職場、人際互動以及日常生活中悄悄地扮演著極其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角色。
快速重點摘要
Toggle根據企業教育訓練機構Levo Institute的調查,有80%的受雇人員認為EQ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而受訪者中則有87%的Y世代(生於1980~1990者)認為,擁有EQ能力的主管能帶動他們幫助企業取得成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研究也提及了,EQ在領導的有效性、職涯成就以及人員流動率中都扮演著正面的角色。
如今,在這個充滿變動與挑戰的大環境下,這個概念又更常被人們拿出來討論,不論是新聞媒體、近年的職場文化潮流或是私底下的生活中,與以往相比,我們都更常聽見以同理心相待的重要性。
此般呼籲同理與互相理解的聲音能為我們的世界帶來許多不同,不過,將EQ以及其所包含的元素實際帶入生活是需要時間練習的,這些元素則包括了:
自我覺察
自我管理
EQ的動力
同理心
社交技巧
就算我們熟知EQ,仍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優化我們的方法,就像在學習、發展其他專業能力一樣。如果你與其他工作夥伴們都具備一定的EQ能力,不妨試試下面的六個小技巧吧。
建立EQ的六個「心」法
1.假設正向意圖
人無完人。總會有些時候,遇到某些人不小心失誤,又或是讓自己無法認同的狀況。此時,如果你調整心態,假設這些言行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便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並且以同理心與他人互動。正面假設也是Emergenetics的核心精神之一,而根據我們多年以來的服務經驗,這也確實能增進團隊成員的情緒健康。
2.每天練習幫自己做總結
我們可以透過反思將自我覺察變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以此確認自己今天是否有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也能藉此釐清自己的感受,進而增進掌控情緒的能力。不僅如此,也可以每天用鬧鐘或找一個人提醒自己反思,或是在隔天吃早餐、刷牙時,甚至在睡前靜靜反思一整天的言行。如果能把自己的日常總結變成習慣,你便更能掌握自己的內心情緒的狀態。
3.試著停下來
在面對棘手、緊急或令人興奮的狀況時,要hold住自我並保持理性思考是較為困難的,畢竟人的大腦設定為求存的需求會因應環境刺激自動分泌腎上腺激素引發「攻逃呆」(fight flight frezze)反應。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情境並不需要這麼多腎上腺素,而且也都能允許我們稍微停下來,思考眼下的狀況,釐清內在的感受,然後帶著同理心與他人繼續互動。因此,不妨從倒數三秒深呼吸開始,試著讓步調稍稍減緩吧!
4.找出壓力來源
仔細反思甚麼樣的狀況、方法甚至溝通方式會讓自己感到壓力或焦慮。當你找到了讓自己變得難以自控,或是讓自己難以產生動力的因素,便能夠在這些元素出現時快速找出它們,進而對症下藥,掌控內心的情緒。仔細想想這些壓力源是不是都和你的思考偏好有關,如果環境不能滿足你的思考或行為偏好,通常會產生一種抗拒耗能的狀態。抑或是你被要求動用到你的隱性思考偏好,當下因為無力感產生的焦慮最終也會變成一種壓力。
當你感受到有壓力時,不妨打開你的EG+ app看看自己目前的壓力源頭是什麼,是因為環境造成的還是因為某些對象產生的,試著用自己其他的思考偏好轉化對自已有利的結果吧~
5.用心傾聽,不預先判斷
如果想支援好EQ的內心狀態,可以練習以好奇替代評論。當我們以「試圖了解」的心態與人互動、給出回應或了解某個情況時,我們便能以同理心與人互動,讓我們以問問題的方式更加了解事件始末,或是某個人的狀況,並且給出真誠的回應。從現在開始,不妨試著在你的日常對話中加入「不介意的話可以跟我多說一點嗎?」這種類型的句子吧!
6.嘉許自己也是一種養分
反思在建立EQ時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反思都只建立在檢討上,並不會增強自己的EQ。在回顧今天發生了甚麼事時,同時也慶祝自己今天所完成的事;試著察覺自己在人際中應對進退上的成長;也問問自己,未來有哪些方面想做得不一樣。至於反思的方式,可不只有在心裡思考而已,寫日記、與他人分享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方法吧!
6步「建」議助你練習EQ與同理
1.發自內心的貼心小舉動
一個簡單的貼心小動作看似沒什麼了不起,卻不只能讓其他人的心情好一整天,更能幫助你強化EQ與同理心。想像一下,過去幫你延長電梯開門的陌生人,或是在捷運上提醒你背包沒有關,這些不起眼的貼心小動作是否都讓你感到與人互動的溫暖呢?現在開始,不妨試著在生活中觀察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簡單就能做到的貼心行為來渲染EQ與同理心;其實從最簡單的問候到用便利貼寫下對同事的感謝,或是順手幫同事帶杯咖啡都很有感的!
2.參與志工服務
如同上一步所說,對他人施予善行是是開闊心胸與練習建立同理的有效方式。因此,也可以試著在志工團體,或是在你家附近需要志願服務的機構探索練習的機會,甚至是在流浪動物之家、TNR協會中尋找自己能夠出一份心力的地方,不僅能更進一步增強EQ與同理心,也能讓社會氛圍多一份溫暖。因此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尋找可以參與志願服務的機會吧。
3.拓展你的舒適圈
你不需要跨出舒適圈十萬八千里,就算只是在去某地的途中刻意走沒走過的路都能為我們帶來改變;偏離自己的習慣路徑以及跨出舒適圈不僅能幫助我們嘗試新方法,更能建立同理心。最快的方法還是那個在你手上最有效的Emergenetics+ app,留意你自己的最小隱性偏好,那個你在生活中最少想到的事情,往往就是在你的舒適圈之外。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跨出舒適圈是麻煩或是痛苦的。而Emergenetics+ app另一個優勢就是能讓你觀察到身邊同樣有那個偏好的好友,其實只要開始懂得欣賞他人使用這個偏好的優勢和優點,你不光是在換位思考會有很大的進步,你也會很自然的會把那個最小的隱性偏好加入你的舒適圈裡。
4.閱讀及觀影
對於愛看書或是追劇的人而言這是一個絕佳的建議。小說或是影視作品中的角色能讓你一窺人類情緒的千萬面貌,透過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這些劇情的起伏能夠幫助你對他人的不同觀點產生同理心。就算是反派角色,只要他的成長心路歷程建構夠完整,你也能開始同理他的選擇與經歷,抑或是正派主角也會有不願意揭露的黑暗面。正因為這樣,我們也能在生活中體會更多在絕對黑白中間的灰色地帶,對人的感受也會從刻板的平面印象變成多元的立體面向。
5.要求回饋
在職場中尋求同事的回饋,主動詢問自己的表現狀況以及能夠優化的地方。有團隊心理安全感的職場環境,往往能讓你獲得最真實的回饋;而詢問他人的意見能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事物,也是練習EQ的好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回饋的內容是在協助他人覺察並且感受到自己擁有主導權,而在給出回饋前,更要確認彼此都對他人的正向意圖有所理解,否則批評與建議只有一線之隔,很容易在這裡被混淆。
例如:接收回饋的人要在開頭前先簡述自己的正向意圖是想優化自己工作上的表現。而給回饋的人會在確認對方的正向意圖後,也把自己的的回饋聚焦在對方的需求上,不會在不相關的事情上加油添醋。簡單的區分方式就是在於收到回饋的人是否能夠從中找出他想要的答案,而非單方面聽取建議。
6.在日常互動中善用白金法則
作為最後一個建議,我鼓勵你善用白金法則──用他人想要的方式來對待他人──來練習EQ。在Emergenetics,我們透過觀察、思考每一位互動的團隊成員、客戶的個人報告來實踐白金法則;透過個人報告,我們調整自己的語言與風格來順應對方的偏好。而這對建立同理有益,也能幫助我們建立社交技巧。
建立EQ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不管你是第一次意識到EQ,還是你已經在建立EQ的路上,我希望這些小訣竅都能幫助你建立擁有好EQ的內心狀態,同時也能提供你全方位的方法助你練習EQ。
延伸閱讀:
企業需要對員工「心理安全感」負責嗎?打造職場信任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