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是我們在學習與發展(L&D)相關專案上必須面臨的一大阻礙。身邊有很多人資主管都遇過很多這種情況──花了錢請了很專業的講師做了一場又一場的課程後,下一次再遇到某位主管時,他完全不記得上次課程學了甚麼東西。這種情況不管發生幾次,不論是對人資主管或是講師還是上課學員多少都會讓人很失望。
快速重點摘要
Toggle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抹除遺忘曲線,但確實有方法能夠減輕其影響。在參與Emergenetics研討會、員工培訓等課程內容與參與者(學員)的偏好取向之間建立連結,並且善用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L&D領域的專業人士便能讓員工們提升學習動機,並吸收新事物。
遺忘曲線是由艾賓浩斯提出的理論,描述了人類學習後記憶隨時間迅速衰退的過程。重複學習、實踐應用和情境學習等策略可有效減輕遺忘影響,提升記憶的持久性。

以Emergenetics思維/行為偏好的角度營造員工培訓時的學習興趣
如果想讓員工培訓課程更加有記憶點,幫助員工的學習與發展,企業的L&D團隊可以在課程中融入與參與者思維/行為偏好有關的元素,像是參與Emergenetics工作坊時,如果能順應員工們自然偏好的思維/行為模式,訓練者便幫助學習者與訓練的內容建立,並穩固記憶連結。
分析偏好
有分析偏好的員工往往喜愛邏輯推理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燒腦討論,如果想幫助他們吸收資訊,可以讓他們應用所學解決問題,或是讓他們針對所學進行深入討論,這往往能幫助他們與課堂內容建立穩固的記憶連結。
案例:績效數據分析工作坊
公司內部的數據分析團隊需要學習新的 BI(商業智慧)工具,但單純聽講師講解對於分析型員工來說不夠具吸引力。
✅ 優化方式:
• 讓學員 分析過去一年的績效數據,並提出改進建議。
• 透過 數據比對與模擬實驗,讓學員測試不同決策對結果的影響。
• 以 案例分析競賽 方式進行學習,讓學員實際應用新工具解決問題,並評選最佳解法。
➡ 記憶連結點: 透過解決真實問題來提升學習動機,並將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延伸閱讀:分析偏好
結構偏好
結構偏好者通常會以樸實無華的方法工作,而且他們重視實作。如果想幫助員工建立記憶連結,可以讓他們嘗試動手做,如此它們便能從做中學,增進自身學習與發展。此外,也可以給他們一些帶得走的實例參考,以利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應用所學。
案例:SOP 培訓
製造業公司為新進員工設計了一場 標準作業流程(SOP)培訓,但結構偏好者最怕的是內容空泛,難以落實到工作中。
✅ 優化方式:
• 以 流程圖與步驟說明 教學,確保員工能清楚理解「每一步該怎麼做」。
• 提供 實體操作手冊或 QR Code,讓員工可以隨時查閱步驟。
• 動手操作:讓員工實際執行一次 SOP,並由資深員工提供即時指導與反饋。
➡ 記憶連結點: 透過「做中學」,並提供具體的參考資料,讓員工能落地應用。
延伸閱讀:結構偏好
人際偏好
人際偏好者對人有一種直覺,同時也在意他人感受。引人入勝的故事或是與員工培訓課程相關的情緒連結與往往可以幫助他們回想所學。
案例:跨部門溝通訓練
行銷部門與業務部門經常因為目標不同而溝通不良,公司希望透過培訓提升雙方的合作效率。
✅ 優化方式:
• 以 真實案例分享 開場,例如:「去年因為行銷與業務部門溝通不良,導致某產品上市後銷售表現不如預期。」
• 角色扮演:讓學員分組,一方扮演行銷,一方扮演業務,透過模擬對話體驗對方的困難點,增強同理心。
• 設計 「夥伴學習制」,讓不同部門的學員配對,彼此分享學習心得與應用方式,強化學習記憶。
➡ 記憶連結點: 情緒連結比純理性資訊更容易被記住,透過故事、互動與角色扮演讓人際偏好者更有參與感。
延伸閱讀:人際偏好
概念偏好
概念偏好通常在意的是未來的願景,而嘗試新事物往往能激發他們的靈感。透過活潑有趣的圖像表達,並且設計活動讓他們以探索新可能與試錯的方式學習能夠有效幫助他們記住課堂內容。
案例:未來趨勢研討會
科技公司希望培養員工的創新思維,提升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敏感度。
✅ 優化方式:
• 以 TED Talk 風格開場,讓行業專家分享「未來 10 年的科技變革」。
• 讓學員參與 創新腦力激盪:「如果你有 1000 萬美金創業,你會開發什麼產品?」透過探索新可能的方式學習。
• 設計 視覺化活動,如使用 AI 生成未來產品概念圖,激發學員想像力。
➡ 記憶連結點: 透過未來願景驅動學習,讓概念型學員感受到「這不只是學習,而是創造未來」。
延伸閱讀:概念偏好
表達特質
從表達特質的角度而言,請記得提供學員們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同的方法可能會對應至表達特質光譜上的不同區域,例如課程中的自我反思時間可能對應至第一區,而團體討論則可對應至第三區。
案例:內部會議簡報培訓
公司希望提升員工的簡報能力,讓團隊能更有效地傳達想法。
✅ 優化方式:
• 慢表達者(不習慣即時回應): 提供簡報模板與指導手冊,讓學員可以用結構化的方式準備內容,並提前練習。
• 快表達者(習慣即興發揮): 允許自由發揮,甚至可以用戲劇或短影片方式呈現報告,讓他們發揮創意。
➡ 記憶連結點: 讓學員選擇最符合自己表達風格的方式進行學習,提升學習參與度。
延伸閱讀:表達特質
堅定特質
如果想顧及光譜上堅定特質的所有區域,請允許參與者們自行調整學習步調。這樣的話,堅定特質位於第一區的學員便能採取穩健的學習步調,而第三區者如果想的話,便能超前進度學習。
案例:銷售技巧訓練
公司培訓業務團隊如何應對客戶異議,但不同學員對競爭與挑戰的接受度不同。
✅ 優化方式:
• 慢堅定者(較溫和、穩健): 提供清楚的銷售話術與 SOP,讓他們按部就班練習,確保掌握基本技巧。
• 快堅定者(具競爭性、積極進取): 設計銷售競賽,讓競爭型學員透過挑戰提升動力,並即時獲得反饋。
➡ 記憶連結點: 讓學習方式符合學員的個性,減少抗拒感,提高記憶效果。
延伸閱讀:堅定特質
變通特質
讓學員們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能夠幫助他們增強記憶。第一區的參與者若是選定了一個方法、路徑,他們便會照著這條路徑一直走下去,絕不輕易改變;同時,對第三區的人而言,他們更偏好在不同方法之間進行排列組合,而非一直使用某種方法。
案例:專案管理軟體培訓
公司導入新的專案管理工具,但不同學員對變革的適應度不同。
✅ 優化方式:
• 慢變通者(習慣固定流程): 提供詳細的學習手冊與固定步驟,讓他們按照標準流程學習,以降低焦慮感。
• 快變通者(喜歡多樣化嘗試): 允許學員自由探索不同功能,甚至讓他們挑戰「設計自己的使用方式」。
➡ 記憶連結點: 讓學員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確保學習效果更自然且持久。
為提升員工教育訓練的吸收率,學習與發展 (L&D) 專案無需重做,只需採用幾個簡單的策略。反思學習、資訊重組和課後複習能幫助學員鞏固記憶,並有效將所學應用於實踐,從而增強職能發展和工作潛力。
延伸閱讀:變通特質
鞏固學習3R,提升員工教育訓練吸收率
想要提升員工教育訓練的吸收率,L&D專案不必打掉重來,只需要透過一些簡單的秘訣,透過鞏固學習3R概念,讓學員們便能記住所學,並且在員工培訓的實務中加以應用。
1、反思(Reflect)
在課程或工作坊結束時不妨反思今日所聞,這絕對有助於鞏固記憶。透過訪問他們的課程體驗與鼓勵他們分享所學成果,參與者們便能真正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些甚麼。
2、資訊重組(Repackage)
在訓練課程內容中往往包含了許多資訊,而這些資訊往往也能讓我們拆分為許多小部件,並且以不同方式重組。花一些時間將龐雜的資訊拆解,並且將其重新利用、組合、分享。舉例來說,講師可以在課程之後寄一個內容總結給學員,或是透過聊天群組分享一些小秘訣,甚至是透過有趣的小活動來總結整個課程。
3、課後複習(Review)
在課後來一個簡短的複習時間能夠幫助學員鞏固記憶。舉例而言,我們可以利用聚餐時間提醒員工一些重要的課程細節,或是舉辦課後交流會,分享所學與心得,又或是透過情境扮演實地練習課程內容。
學習與發展(L&D)對員工職能發展與職能強化而言非常重要,透過謹慎地在訓練內容與員工的偏好之間建立連結,同時在訓練之後鞏固他們的記憶,員工們便能在訓練後更加了解某個新技能,同時拓展自己的工作潛力。
延伸閱讀:全腦面談工作坊都在上什麼呢?
參考文章來源:https://zh-hant.emergenetics.com/blog/apac-blog/10-steps-to-flatten-the-forgetting-curve/
使用 Emergenetics 全腦思維偏好工具,讓企業幫助員工培訓更有效益!
利用Emergenetics全腦思維偏好工具,企業能有效提升員工培訓的效果,並確保員工能夠充分掌握新知識和技能。該工具幫助企業和個人識別及理解員工的思維偏好和行為模式,通過分析個體在思考、交流與決策過程中的獨特特質,使管理層能針對不同員工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支持,進而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了解員工在面對工作壓力和疲勞時的行為傾向,可以幫助企業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策略。例如,某些員工在高壓環境中可能偏好結構化的任務安排,而另一些則需要更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運用Emergenetics的洞察力,企業可以調整工作分配、設立合理目標,甚至提供彈性的工作時間,從而有效減少工作疲勞。
此外,通過促進開放的溝通和團隊協作,Emergenetics能夠幫助建立更加和諧的工作環境,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這種以人性為中心的管理方式,不僅提升整體工作效率,還能在長期內促進企業文化的正向發展。最終,Emergenetics成為減少工作疲勞的有效工具,助力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步發展。
全腦思維偏好 評測諮詢
需要幫助嗎?幫助企業組織員工培訓訓練,你需要的是Emergenetics工具,幫助企業部門提升員工整體的工作效益,歡迎與我們咨詢!
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大腦設計藍圖
和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它嗎?
讓我們帶您走近您的大腦,探索您的獨特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