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有效表達3步驟:認識自己X讀懂聽眾,善用EG打造職場影響力

在職場上,你是否曾經努力解釋一件事,卻換來滿頭問號?或是花了數小時準備簡報,結果聽眾抓到的重點與你原本的意圖南轅北轍?這些情境不是偶然,而是「意圖」與「影響」之間的落差在作祟。哈佛語言學者 Deborah Tannen 早在 1990 年就指出:溝通最大的盲點,往往不是「說得不夠清楚」,而是「聽者理解的方式」與「說者的設計」不一致。當這個落差累積,就會成為職場裡最隱形卻高昂的成本——效率下降、士氣受挫,甚至關係受損。

本文將帶來三個思維轉向,幫助你把話「說到點上」:第一,從自我覺察出發,理解自己的表達風格;第二,換位思考,洞察聽者的需求;第三,運用 Emergenetics® 七大偏好地圖,將訊息調整到對方接收得進的頻率。從「避免誤解」到「創造影響力」,這不只是技巧,而是每個專業人士都該具備的溝通素養。

在工作場合裡,你可能也遇過以下情況:

🤫明明是一封想解釋、消除疑慮的信件,卻收到對方更多疑問(甚至是鬼打牆的無限迴圈)

😫想做一場賈伯斯式的簡報,結果大家收到的是觀落陰式的效果

🤯政策推行的效力不彰,一個口令十個抗議

🤬給出超棒的建設性的回饋後,同事說我尖酸刻薄

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表達的清晰度。Tannen 在其經典著作《You Just Don’t Understand》中提出,溝通並非單純的訊息傳遞,而是充滿解讀、情境與文化脈絡的動態過程。換言之,我們說的話,不會以「原貌」抵達對方,而是經過對方的過濾器再被翻譯。因此,溝通失敗並非「誰錯了」,而是「理解方式不一致」。如果我們忽視這點,就會在職場中反覆踩進同樣的坑。

有效表達

簡單3招讓你成為溝通高手

為了讓所言發揮預期的效果,我建議先了解以下三者:

  • 自己
  • 聽眾
  • Emergenetics 的特質分析

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大多數專業領域發展的起點,於增進溝通技巧亦然。當你了解自己,不僅可以找出自己直覺性著重的要素與自己呈現資訊的預設方式,還能明瞭自己的優勢與盲點。這時就是你複習自己的Emergenetics報告最好的時機點了,打開你的app就能清楚的區分你的表達風格如何展現出自己的行為與思路偏好。也可以加入一個你信任的團隊,或與好友、專業人士連結,便能與他人比對,進而更了解自己。

洞察聽眾

上述固然重要,然而自知僅為溝通之道的半途。透過了解聽者的偏好,我們將能更清楚明白該如何表達;多花心思在用字遣詞上,並因人制宜地修改表達方式也是對聽者關切與尊重的體現。如果同事們有Emergenetics報告,不妨在Emergenetics的app上與他們連結,如此便能參考為你們量身訂製的溝通要點,讓關係更融洽。

若還沒有他們的Emergenetics報告,也可以試試其他方式修練溝通之道──反思同事們職責的需求;檢視過去並找出適當的溝通方法;或是直接問他們偏好的溝通方式。

了解Emergenetics報告中的特質分析屬性

網路上的溝通教戰守則雖說千方百種,但Emergenetics提供給我們一個簡單的框架──由七種泛用性高的偏好分析量表構成,每個人在都該量表都有其偏好,因此可以參考下文關於這七種屬性之說明,以確保我們的訊息符合聽者偏好。如果你知道溝通對象在Emergenetics分析中的偏好,可聚焦在與該對象的溝通建議,如果你不確定他們的偏好屬性或是你在對一大群人說話,將所言調整至與該偏好的大方向一致即可。

分析偏好

具分析偏好的人們喜歡快速切入重點,而且向他們傳遞訊息時,切記要據理論證,最好援引具公信力、權威之資料來源以支持你的論點。以文本向他們呈現資訊時,以標示要點、用心排版、#加入標題等方式呈現重要資訊 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結構偏好

具結構偏好的人們喜愛細節,所以一封鉅細靡遺、禮節得體但稍具篇幅的信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種享受(前提是不離題)。在你提供的資訊中,他們通常會期待看到非常具體的步驟,包括時間上的先後順序。當你知道聽者來自這個群體,在起草文案或講稿時,不妨考慮 #提供逐步或線性的步驟過程。

人際偏好

具有人際偏好的人們通常以人為優先,當你分享資訊時,切記著重闡明相關人士的利害關係。對他們而言,鮮活的人之所感與死板的數據資料一樣是具參考價值的,因此與其交涉時語帶真誠是為不二法門。在書寫文案上,以 #友善的問候開篇 能為此交流奠定正面的基礎。

概念偏好

具概念偏好的人們傾向於展望未來,若能描繪前景藍圖並找出創新契機,你可能會更傾向於與他們接觸。在傳遞文字訊息上,以 #意象化、圖示甚至 #表情符號呈現資訊,如此便能切中他們與生俱來的視覺直覺。

表達特質

表達特質描述每個人如何處理他們所接收的訊息。落於光譜第一區(偏向內斂)的人們偏好先針對主題思考,發言多半不是第一選擇;第三區(偏向外放)的人們偏好第一時間說出想法;第二區(位於中間值)根據情況決定傾向。

若想支援第一區的夥伴,不妨嘗試:

如果可能,在開展話題前提供相關資訊

要求回應前,給他們時間釐清思緒

若想支援第三區的夥伴,不妨嘗試:

第一時間給他們 分享回饋的機會

將話題視為討論的起點

堅定特質

堅定特質描述人們如何傳遞自己的想法、感受與所信之物。每個人可能有各不相同的方式表達想法,有些傾向直接了當的手段(第三區),另一些則偏好採取溫和有禮的方式(第一區),也有人落於光譜兩端之間──根據情況調整表達態度。

若想與第一區的人們相處融洽,不妨嘗試:

#廣納提問以確保他們支持你的論點找出討論的里程碑以

#確保所有人都跟得上節奏

若想與第三區的人們相處融洽,不妨嘗試:

#開啟有建設性的討論

#直白地表達看法

變通特質

變通特質描述人們得知變化時的潛在反應。位於光譜第一區的人們偏好維持原樣;第三區的人們傾向採取應變措施──即便決策已箭在弦上;第二區則根據變化本身決定維穩或採取應變。

若想支援第一區的夥伴,不妨嘗試:

#解釋所言之物背後的原因

#給他們時間適應變化

若想支援第三區的夥伴,不妨嘗試:

#提供他們選項

#告知他們仍有調整的餘地

從誤解到影響力的轉換

有效表達並不是「說得更大聲」或「講更多細節」,而是理解「意圖」如何轉化為「影響」。當我們承認溝通本質上充滿解讀差異,就能更有意識地調整訊息:先覺察自己的表達模式,再洞察聽眾的需求,最後用 Emergenetics 七大偏好作為檢查表,確保訊息能被多數人接收到。這是一種從「避免誤會」到「創造影響力」的轉換。

在職場裡,影響力不是頭銜賦予的,而是每天對話中累積的信任與理解。下次你準備簡報或寄出一封關鍵郵件,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我是否已經兼顧到不同思維與行為偏好的需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的話語,就不只是資訊,而是一股能推動人與事向前的力量。

如果你想在職場上少些誤會、多些影響力,試著把 Emergenetics 當成你的溝通地圖。無論你偏向分析、結構、人際還是概念,只要懂得轉換頻率,就能讓表達真正「說到對方心裡去」。

延伸閱讀─

分析偏好

結構偏好

人際偏好

概念偏好

表達特質

堅定特質

變通特質

全腦面談工作坊都在上什麼呢?

Power of WE 助你團隊一臂之力!

譽耀科學溝通發展.職涯探索